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

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朗读

胸中磊落藏五兵,欲试无路空峥嵘。

酒为旗鼓笔刀槊,势从天落银河倾。

端溪石池浓作墨,烛光相射飞纵横。

须臾收卷复把酒,如见万里烟尘清。

丈夫身在要有立,逆虏运尽行当平。

何时夜出五原塞,不闻人语闻鞭声。

译文

胸中自有军事谋略,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,空怀豪情。

草书如同行军打仗,书写前喝酒,好似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,手中的笔好似战士的刀枪,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。

以端溪出产的砚台磨墨,在烛光的照耀下,下笔纵横如飞。

瞬间就完成草书,又端杯饮酒,就像打了一场胜仗,消除国难,恢复了太平,感觉酣畅淋漓。

有志男儿当建立功业,有所立身,金人侵略者的命运已尽,应当去平定他们。

何时才能够像汉朝时在五原塞出兵讨伐匈奴那样北伐金人呢?我已能想象到我军队伍十分整肃的场景,只听到扬鞭催马的声音,而没有人语声。

注释

磊落:众多错杂的样子。

五兵:即古代戈、殳、戟、酋矛、夷矛等五种兵器,此处借指用兵韬略。《宋史·范仲淹传》:“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谓。”

峥嵘(zhēngróng):山势高峻的样子,此处喻满怀豪情。

槊(shuò):长矛,古代兵器之一。

银河:天河,晴朗夜空中云状光带,望去像河。

端溪石池:指端砚,为名砚。端溪在今广东高要县,古属端州。

须臾(xūyú):片刻,一会儿。

烟尘清:比喻战斗结束。

丈夫:大丈夫,陆游自指。

在:存。

立:指立身处世,即立德、立言、立功。

逆虏:指金侵略者。

运:国运,气数。

行:将。

五原塞: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,汉时曾从此处出兵,北伐匈奴。

参考资料:

1、王新龙.《陆游文集 3》 :中国戏剧出版社,2009.08:第92页—第93页

2、王新霞,胡永杰 .《壮心未与年俱老 陆游诗词》:山东文艺出版社, 2015.06 :第64页—第65页

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创作背景

 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三年(1176)三月,陆游52岁,在成都范成大幕府。诗人精通书法,尤擅长草书,几乎出神入化。于是由醉中作草书,联想到用兵,实为妙哉!

参考资料:

1、王新龙.《陆游文集 3》 :中国戏剧出版社,2009.08:第92页—第93页

  陆游是南宋有名的书法家,由于胸藏五兵,欲试无路,因此引起下面借酒浇愁、作书泄愤的生动描绘。三至六句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醉中作草书的生动画面:笔力千钧,如银河从天倾泻;烛光与浓重的墨色相映,诗人走笔纵横,真是“左盘右蹙如惊电,状同楚汉相攻战。”(李白《草书歌行》)诗人把为国平胡尘的战斗场面和整个草书的过程(蓄势、疾书、书成)以及高度的草书技巧自然而紧密地结合起来了。比喻的运用也十分成功。“须臾收卷复把酒,如见万里烟尘清”,写出扫敌人,平逆虏后的清平景象和诗人的得意神情。“何时夜出五原塞,不闻人语闻鞭声!”最后两句呼应开头,直接表达了诗人渴望参加收复国土战斗的迫切心情。给人展示了一幅夜袭敌营的生动画面,而诗人纵马疾驰、英勇矫健的身影也跃然在目。

  诗中借醉中作草书的情况,表达了诗人为国立功的思想感情。诗中表明作者为国征战的愿望无法实现,便把豪情寄托于饮酒和写字当中。诗人从作草书联想到用兵,表现他时时处处不能忘情于收复国土。最后,诗人又从书、酒之中返回到现实,盼望着早日出关塞、平逆虏、立军功。

陆游

陆游(1125—1210),字务观,号放翁。汉族,越州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,南宋著名诗人。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,高宗时应礼部试,为秦桧所黜。孝宗时赐进士出身。中年入蜀,投身军旅生活,官至宝章阁待制。晚年退居家乡。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,内容极为丰富。著有《剑南诗稿》、《渭南文集》、《南唐书》、《老学庵笔记》等。 ...

陆游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雅望推乡里,清风播缙绅。抱才犹未展,赍志竟长沦。

兰邑溪堂静,椒峰垄树新。幽光当不泯,钜笔勒贞珉。

()

湖边一夜霜,庭树无秋声。懒不近笔砚,何以纾幽情。

但有一睡耳,展转无由成。起拥地炉暖,坐待天窗明。

()

红玉肌容艳有神,九天飞下一仙真。垂头雨后犹倾国,点额风前欲唤人。

龙脑薰成香世界,蝶翎逗落锦埃尘。春光得我方能丽,笑杀凡花号丽春。

()
梁成楠

溪行有深湍,山行无寸土。当暑践炎石,似鱼游热釜。

对岭见深林,林深防猛虎。杀人饮其血,手把髑髅舞。

()

一纸黄书举茂才,使君后挽复前推。

似闻太史占奎宿,先敕天官起蛰雷。

()

薄宦唯吾拙,诸生尔独贫。他年文苑传,今日士林人。

蚀字真如蠹,牵衣故作鹑。未须嗟濩落,晚贵最平津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