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言霜学习网 - 传承弘扬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!

首页 > 百家姓

[ tiě ]

读音:tiě

拼音:tie

简繁:鐡

五笔:QRWY

五行:金

部外:暂无

五笔:QRWY

笔画:10画

吉凶:吉

仓颉:OPHQO

结构:左右

郑码:PMOD

四角:85780

区位:4490

统一码:94C1

异体字:鐵,鉄,銕,鐡,䥫,?,?,?,?

英汉互译:iron,strong,solid,firm

笔顺:撇、横、横、横、竖提、撇、横、横、撇、捺

笔顺演示

王由三横一竖构成,三横代表天、地、人,一竖贯通天、地、人,这就是天、地、人都要归“王”管的不二哲学。上古时期夏、商、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“王”。“王”作为姓氏即来源于“王”这个至尊之位;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。

百家姓排名

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
最新5312018年2014年
2013年2007年2006年495
1995年1987年1982年
明朝元朝宋朝
北宋

内容来源于:

起源

铁姓主要源自:子姓。

铁姓起源一

源于子姓,出自春秋时期卫国中商朝遗民居地铁丘,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。铁丘,为古代丘名,春秋时期属于卫国之地,故址在今河南省濮阳市的北部一带。居住在铁丘的商王朝贵族的后裔子孙中,有以地名为姓氏者,称铁丘氏,后分衍省文简改为单姓铁氏、丘氏等,世代相传至今,通常认为其为铁氏之始,史称铁氏正宗,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。

铁姓起源二

源于回族,出自宋、元之际突厥族吐火罗国与阿拉伯人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回族铁氏先祖铁瑞或其先辈在成吉思汗率蒙古军队西征时,被从波斯化的阿富汗地区突厥种族中括到中原地区者,主要为当地的工匠和艺人。

铁瑞先于元中统四年(公元1263年)到颖州冶铁。因其善于冶铁,遂以铁为氏;或按照突厥回回取汉姓的习惯,以突厥人的惯用名中铁木耳、贴木儿塔识等的首音节铁或贴为姓氏,且铁木耳含有刚强的意思。在元至元六年(公元1269年),元朝政府为解决襄樊之战的军饷问题,将铁瑞征编到邓州军屯。在元至元八年(公元1271年),铁瑞以军屯改民屯,遂以务农为业。铁瑞生一子名为铁自修,业农;铁自修生子铁仲名;铁仲名生三子:长子铁锺、次子铁镗、三子铁铉。其铁铉官至明朝建文皇帝的兵部尚书,曾数次大败燕王朱棣的北军,斩杀燕王大将张玉。因“靖难之役”,铁铉被俘虏,之后在朝堂上被杀害,受其影响,铁氏家族为避害而改有邵、沅、满、买、失、马、李等姓氏。回族铁氏,多与其铁、脱、贴、朵、妥、火等与蒙古族名字铁木耳、贴木耳、脱不花等有关,为汉、蒙等民族融合于回族之后出现的姓氏。一部分铁氏族源也“属于突厥语族。”元朝任中书左丞相的康里人(撒马尔罕东突厥部落)铁木尔·塔识(铁木儿·达识、帖木儿·塔识、帖木尔·达失)、以及任余姚州同知(今浙江余姚)的铁间,也是哈刺鲁人(信仰伊斯兰教的西突厥部落)。此外,由于“铁木耳于蒙古语作铁解,突厥语族亦多取此名。两族均属于阿尔泰语系,语汇固多相同。

另有个别回族铁氏出自归信伊斯兰教的蒙古族人的名子。如在史籍《多桑蒙古史》记载:“阿难答(元世祖忽必烈第三子、安西王忙哥刺之子)初为一回教徒抚养,归依回教,信之颇笃。因传布回教于唐兀之地所部士卒十五万人,闻从而信教者居其大半。”这些改信伊斯兰教并融于回回民族中的蒙古族人,有取“铁”为姓者。

铁姓起源三

源于匈奴族,出自古匈奴族铁弗部,属于以部族称号汉化改姓为氏。秦、汉之际以及汉朝末期,匈奴部族在中国北部兴起,在古匈奴语中,“铁”之原意为铁黑色强壮的马。匈奴族为游牧民族,对骏马的尊敬由来已久,有取色如黑铁之色的健马为部落称谓,因以姓氏者,有铁弗、铁伐、铁骊(铁力)诸部,为匈奴中最为强悍的几个部落。南匈奴族铁弗部,是古匈奴族人和乌桓族人、鲜卑族人的后代,汉史又称其为杂胡。著名姓氏学家姚薇元在《北朝胡姓考》中考证:“铁弗,刘虎南单于之苗裔,左贤王去卑之孙。北人谓胡父鲜卑母为铁弗,铁弗乃因以为号。”因此,匈奴族铁弗氏,属于以号为氏。

赫连·勃勃在世之时,曾改其支庶子孙为铁伐氏,还得意洋洋地说:“庶朕宗族,刚锐如铁,皆堪伐人。”成为后世的一支铁氏部落。匈奴族铁氏部落族人,后多有取谐音汉字为姓氏者,称铁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

铁姓起源四

源于古女真族,出自唐朝初期黑水靺鞨铁利部,属于以部落称谓汉化改姓为氏。铁骊部,亦称铁利、铁离、铁甸、铁勒、越里吉等,是古代女真族中的一支原始部落。在史籍《辽史》中,有时以其代替五国部中的越里吉,在史籍《金史》中有时将其写作铁勒。铁骊部的先人为唐朝初期黑水靺鞨铁利部民,后归服于渤海国,当时渤海国设置有铁利府。

后唐庄宗李存勖同光四年(公元926年)农历1月,大辽国攻取渤海王城,农历2月,铁骊部即遣使向大辽国纳贡。在契丹贵族将大批渤海人南迁时,其铁骊部中有一部分被分散移居今辽宁省沈阳市西南、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东的西拉木伦河旁和吉林省农安县等地,大部分稍向西徒,分布在今黑龙江省铁力县一带。在大辽国时期的铁骊部,主要是指西徙的部分族人。铁骊部以狩猎生产为主,也喂养马等家畜。辽开泰元年(公元1012年),铁骊部使臣那沙向辽圣宗乞求佛像、儒书,辽圣宗耶律·隆绪“诏赐护国仁王佛像一,易、诗、书、春秋、礼记各一部”,这说明其时铁骊部贵族上层已有较高的文化水平。铁骊部为大辽属国之一,在辽国时期设置有铁骊国王府,以其首领为王管理其民;后又在黄龙府设铁骊军详稳司,统领其兵马。自后唐同光四年~辽天庆四年(公元926~公元1114年),铁骊部屡向契丹贵族进贡鹰鹘、貂皮、马匹等方物。铁骊部还常与兀惹人作战,并将俘获的兀惹户献于契丹贵族。

辽天庆四年(公元1114年),铁骊部酋长回离保率部众归附女真族首领完颜·阿骨打。金天会八年(公元1130年),金太宗吴乞买(完颜·晟)以铁骊人突离刺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其族后逐渐融合于女真族之中。明朝以后,女真族铁骊部落族人多取谐音汉字为姓氏,即称铁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

铁姓起源五

源于蒙古族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蒙古族铁氏,多与蒙古族名字铁木耳、贴木耳、脱不花等改汉姓有关,为汉蒙等民族融合后出现的汉、蒙等姓氏。

铁姓起源六

源于满族,属于以部落称谓汉化改姓为氏。据史籍《清朝通志·氏族略·满洲八旗姓》记载:

⑴.满族穆尔察氏,亦称穆尔扎氏、穆尔禅氏,原为红海女真费亚喀部落,满语为Murca Hala,世居绥分(今黑龙江绥化)、瓦尔喀(今黑龙江图门江流域及乌苏里江以东滨海地区,东迄海滨及沿海岛屿之地,东邻握集部,西接索伦)、阿库里(今俄罗斯境内乌苏里江上游支流阿库里河流域),后冠汉姓为铁氏、穆氏等。

⑵.满族色哷哩氏,满语为Sereri Hala,古秽貊族后裔,为东海库尔喀部库雅喇人,在明朝时期称兀良哈氏,世居浑春(今吉林浑春)等地,后冠汉姓即为铁氏。

⑶.满族铁氏,满语为Tie Hala,传说其先世就是铁骊部族人,取汉族姓氏为氏,世居辽宁沈阳。

⑷.满族哲哩氏,满语为Jeri Hala,汉义为“铁砧子”,世居哈达(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),所冠汉姓多为铁氏。

铁姓起源七

源于其他少数民族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今苗族、彝族、侗族、佤族、黎族、高山族、傣族、锡伯族、维吾尔族、裕固族、土族、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,均有铁氏族人分布,其来源大多是在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,流改为汉姓铁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

铁氏是一个多民族、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,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,在台湾省也名列第六百十四位,以淮南为郡望。

今甘肃省的敦煌市、古浪县、天祝县、连城县、武威市,贵州省的印江县,山西省的代县,黑龙江省,吉林省,河南省的方城市、内黄县、许昌市、洛阳市偃师县、平顶山市郏县、鲁山县、襄县、邓州市、濮阳市,山东省的济南市、德州市乐陵县、临沂市、威海市、青州市,云南省的昭通市,辽宁省的沈阳市、锦州市,广东省的珠海市,安徽省的淮南市、怀远县,浙江省的宁波市余姚、台州市,青海省的西宁市、乐都县、民和县、互助县,四川省的泸州市,江苏省的南京市、扬州市仪征市、盐城市,江西省的上饶市,陕西省的西安市,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、包头市、锡林郭勒盟、呼和浩特市,台湾省等地,均有铁氏族人分布。

蒙古族铁姓源自铁木真后裔。铁木真在宋开禧二年(1206年)统一蒙古诸部,在斡难河畔被推举为全蒙古的大汗,尊称为成吉思汗。从此成吉思汗的子孙辈开始横扫亚欧大陆,1271年,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,是为元世祖,尊成吉思汗为元太祖,元世祖于1279年灭南宋后统一中国。元世祖共有十二子,立第二子真金为太子,元世祖在1294年病逝后,真金的第三子铁穆耳即位(真金已早逝),为元成宗。元成宗封其族弟铁木见(忽必烈幼子铁蔑赤之子)为南平王,驻宁河南江北行省(元朝时的河南江北行省包括今河南、湖北及安徽、江苏两省北部)。由此可知:铁木见是忽必烈之孙,亦是成吉思汗的第五世孙。铁木见到河南后,渐从汉俗以铁为姓。……明朝“靖难之役”中,燕王朱棣与建文帝争夺帝位,回族人铁铉时任兵部尚书留守济南与燕王朱棣交战,屡败燕王。朱棣称帝后,铁铉被诛戮。其族人于永乐元年(1403年)避难至山海关,隐居今锦州地区狼君洞。他们成为沈阳铁氏祖先。如今,铁姓已成为辽沈地区回族望族了。明末清初铁姓迁到沈阳的有铁福、铁仲、铁奎、铁桂、铁元等祖辈几代。有六人为官,其中铁奎、铁桂及其子铁范金,皆为清代回族中较为显赫的军政官员。皇太极崇政五年(1633年)他们首先在沈阳建立了南清真寺(又说清天聪元年,即明天启七年(1627年)。此后,回族人围寺而居,便形成了后来的“回回营”,也就是沈阳回族人的聚居点。乾隆、嘉庆年间,由于回族日益增多,又建成了东、北两座清真寺(余略)。铁姓望居淮南郡(东晋咸和初年侨置淮南郡于丹阳郡于湖,市辖境则为侨置的南梁郡)。

淮南郡:汉高祖刘邦时期曾置淮南国,治所在六安(今安徽六安),后改郡,迁治寿春(今山西寿县)。魏亦曾置淮南国,后为淮南郡,辖境均在今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区。隋朝时期亦以寿州为淮南郡。唐朝时期为寿州寿春郡。另外,唐朝时期有一淮南道,治所在扬州,其时辖地包括今湖北应山、安陆、应城以东,淮以南、江以北。唐朝中叶以后,淮南道置淮南节度使,治所仍在扬州。

淮南堂:以望立堂。

一、(鐵)tiě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分布颇广:今广东之吴川,云南之河口,四川之合江,河北之尚义、景县、黄骅,山东之龙口,辽宁之清原,山西之太原,甘肃之酒泉、徽县等地均有。汉、回、傣等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,归“入声”部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世本》注云:“铁氏,子姓。”乃商殷之后;又云:“铁,卫地,在戚城,或以地为氏。”戚城在今河南濮阳境内。望出淮南。隋代有铁士雄,为将军;宋代有铁南仲,淮甸人,进士;明代有铁铉。

二、(鐵)

铁姓分布:台湾、河南驻马店、青海湟源、浙江杭州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

铁姓起源:

1、系自子姓。商汤之裔封于铁,在卫之戚城(故城在今河北濮阳北),因氏,见《世本》、《姓考》。

2、元时蒙古人姓。

3、清满洲人姓,世居沈阳。

4、回、东乡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
铁姓名人:

铁士雄,隋时将军。

郡望:淮南。

历史名人

铁姓古代名人

铁铉明朝(1366-1402),明河南省邓州(今邓县)人,字鼎石,元色目人后裔。洪武中,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,调都督府断事。建文初,为山东参政,督管粮饷。燕王起兵,围济南,他率众守三月,屡败燕军,擢山东布政使,寻进兵部尚书。与盛庸率军伐燕,在东昌之战中大败燕师,击杀燕师大将张玉。后燕王渡江奇袭南京,即帝位。他兵溃被俘,执送成祖,反背坐廷中大骂,磔死,年三十七岁。南明福王时追谥忠襄。

铁保清朝(1752-1824),书法家,满族正黄旗人。字冶亭,号梅庵。先祖姓觉罗氏,后改柬鄂氏。幼慧敏,喜习汉诗文。乾隆三十七年(1772年)进士,授吏部主事,袭恩骑尉世职。嘉庆时官两江总督,道光初以三品卿衔改任,后遭流放至新疆、吉林。著有《惟清斋全集》,曾任《八旗通志》总裁,辑满人诗文集为《白山诗介》。其楷书得益于颜真卿,草书师法王羲之、孙过庭、怀素,气骨沉雄,端庄流宕,刻有《惟清斋帖》。他曾说:名书如名士,如容貌,气骨、精神、脉络完备,始争上流。这是他书法的审美观点。

郡望

淮南郡:汉高祖刘邦时期曾置淮南国,治所在六安(今安徽六安),后改郡,迁治寿春(今山西寿县)。魏亦曾置淮南国,后为淮南郡,辖境均在今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区。隋朝时期亦以寿州为淮南郡。唐朝时期为寿州寿春郡。另外,唐朝时期有一淮南道,治所在扬州,其时辖地包括今湖北应山、安陆、应城以东,淮以南、江以北。唐朝中叶以后,淮南道置淮南节度使,治所仍在扬州。

淮南堂:以望立堂。

一、(鐵)tiě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分布颇广:今广东之吴川,云南之河口,四川之合江,河北之尚义、景县、黄骅,山东之龙口,辽宁之清原,山西之太原,甘肃之酒泉、徽县等地均有。汉、回、傣等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,归“入声”部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世本》注云:“铁氏,子姓。”乃商殷之后;又云:“铁,卫地,在戚城,或以地为氏。”戚城在今河南濮阳境内。望出淮南。隋代有铁士雄,为将军;宋代有铁南仲,淮甸人,进士;明代有铁铉。

二、(鐵)

铁姓分布:台湾、河南驻马店、青海湟源、浙江杭州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

铁姓起源:

1、系自子姓。商汤之裔封于铁,在卫之戚城(故城在今河北濮阳北),因氏,见《世本》、《姓考》。

2、元时蒙古人姓。

3、清满洲人姓,世居沈阳。

4、回、东乡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
铁姓名人:

铁士雄,隋时将军。

郡望:淮南。

姓氏源流

一、(鐵)tiě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分布颇广:今广东之吴川,云南之河口,四川之合江,河北之尚义、景县、黄骅,山东之龙口,辽宁之清原,山西之太原,甘肃之酒泉、徽县等地均有。汉、回、傣等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,归“入声”部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世本》注云:“铁氏,子姓。”乃商殷之后;又云:“铁,卫地,在戚城,或以地为氏。”戚城在今河南濮阳境内。望出淮南。隋代有铁士雄,为将军;宋代有铁南仲,淮甸人,进士;明代有铁铉。

二、(鐵)

铁姓分布:台湾、河南驻马店、青海湟源、浙江杭州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

铁姓起源:

1、系自子姓。商汤之裔封于铁,在卫之戚城(故城在今河北濮阳北),因氏,见《世本》、《姓考》。

2、元时蒙古人姓。

3、清满洲人姓,世居沈阳。

4、回、东乡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
铁姓名人:

铁士雄,隋时将军。

郡望:淮南。

堂号

淮南郡:汉高祖刘邦时期曾置淮南国,治所在六安(今安徽六安),后改郡,迁治寿春(今山西寿县)。魏亦曾置淮南国,后为淮南郡,辖境均在今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区。隋朝时期亦以寿州为淮南郡。唐朝时期为寿州寿春郡。另外,唐朝时期有一淮南道,治所在扬州,其时辖地包括今湖北应山、安陆、应城以东,淮以南、江以北。唐朝中叶以后,淮南道置淮南节度使,治所仍在扬州。

淮南堂:以望立堂。

一、(鐵)tiě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分布颇广:今广东之吴川,云南之河口,四川之合江,河北之尚义、景县、黄骅,山东之龙口,辽宁之清原,山西之太原,甘肃之酒泉、徽县等地均有。汉、回、傣等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,归“入声”部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世本》注云:“铁氏,子姓。”乃商殷之后;又云:“铁,卫地,在戚城,或以地为氏。”戚城在今河南濮阳境内。望出淮南。隋代有铁士雄,为将军;宋代有铁南仲,淮甸人,进士;明代有铁铉。

二、(鐵)

铁姓分布:台湾、河南驻马店、青海湟源、浙江杭州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

铁姓起源:

1、系自子姓。商汤之裔封于铁,在卫之戚城(故城在今河北濮阳北),因氏,见《世本》、《姓考》。

2、元时蒙古人姓。

3、清满洲人姓,世居沈阳。

4、回、东乡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
铁姓名人:

铁士雄,隋时将军。

郡望:淮南。

[ 铁 ]字的同音字 - [ tie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