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cāo ]
时间 | 排名 | 时间 | 排名 | 时间 | 排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最新 | 537 | 2018年 | 无 | 2014年 | 无 |
2013年 | 无 | 2007年 | 无 | 2006年 | 412 |
1995年 | 无 | 1987年 | 无 | 1982年 | 无 |
明朝 | 无 | 元朝 | 无 | 宋朝 | 无 |
北宋 | 无 |
内容来源于:
操姓操姓渊源
查阅二十四史,史书中最早有记载的的操氏历史人物是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操师乞。
1、《隋书》卷四,帝纪第四,炀帝杨广(下)记载:“(大业十二年)十二月癸未,鄱阳贼操天成举兵反,自号元兴王,建元始兴,攻陷豫章郡。乙酉,以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为开府义同三司、行左翊卫大将军。壬辰,鄱阳人林士弘自称皇帝,国号楚,建元太平,攻陷九江、庐陵郡。唐公破甄翟而于西河,虏男女数千口。”
2、《旧唐书》卷五十六,列传第六记载:“林士弘者,饶州鄱阳人也。大业十二年,与其乡人操师乞起为群盗。师乞自号元兴王,攻陷豫章郡而据之,以士弘为大将军。隋遣持书侍御史刘子翊率师讨之,师乞中矢而死。士弘代董其众,复与子翊大战于彭蠡湖,隋师败绩,子翊死之。士弘大振,兵至十余万。”
3、《新唐书》卷八十七,列传第十二记载:“林士弘,饶州鄱阳人。隋季与乡人操师乞起为盗。师乞自号元兴王,建元天成,大业十二年据豫章,以士弘为大将军。隋遣治书侍御史刘子翊讨贼,射杀师乞,而士弘收其众,复战彭蠡,子翊败,死之。遂大振,众十余万,据虔州,自号南越王。”
这三本史书记载的都是公元616年发生的同一件事,但记载中除《隋书》外,其他记载都作“师乞”,从无作“天成”者,而《新唐书》中却又把年号记为“建元天成”,这是怎么回事?历史学家的记载,只是从表相上记载了这段历史,而恰恰是这样的误记,吻合上了《操氏宗谱》上的操姓始祖的历史。再看看下面一段正史史料:
[宋]司马光著《资治通鉴》卷一百八十三,隋纪七,炀帝大业十二年(六一六)记载:“鄱阳贼帅操师乞,自称元兴王,建元始兴,攻陷豫章郡,以其乡人林士弘为大将军。诏治书侍御史刘子翊将兵讨之。师乞中流矢死,士弘代统其众,与子翊战于彭蠡湖,子翊败死。士弘兵大振,至十余万人。十二月,壬辰,士弘自称皇帝,国号楚,建元太平;遂取九江、临川、南康、宜春等郡,豪杰争杀隋守令,以郡县应之。其地北自九江,南及番禺,皆为所有。”多么清晰明了:“操师乞,自称元兴王,建元始兴。”师乞不叫天成,师乞年号始兴也不是天成。
《操氏宗谱》中有操姓始祖天成的画像并附有赞曰,看天成公画像说明是皇帝尊像,身穿祥云龙袍。赞曰:“位尊兮,亚帝;爵重兮,诸侯;功烈兮,称职;发祥兮,九州;远不可追兮,绍公于始,辟昆仑兮,绵亘其何收。”操师乞在起义战斗中中流矢死,未能称帝,显然师乞不是天成,天成是师乞的祖上。天成是亚帝、诸侯,史书上有记载吗?
《南史》卷五十一,列传第四十一记载:
(萧渊)朗弟明字靖通,少被武帝亲爱,封贞阳侯。太清元年,为豫州刺史,百姓诣阙拜表,言其德政,树碑于州门内。及碑匠采石出自肥陵,明乃广营厨帐,多召人物,躬自率领牵至州。识者笑之,曰:“王自立碑,非州人也。”
武帝既纳侯景,大举北侵,使南康王会理总兵,明乃拜表求行。固请,乃许之。会理已至宿预,诏改以明代为都督水陆诸军趣彭城,大图进取。敕曰:“侯景志清邺、洛,以雪雠耻。其先率大军,随机抚定。汝等众军可止于寒山筑堰,引清水以灌彭城。大水一泛,孤城自殄,慎勿妄动。”明师次吕梁十八里,作寒山堰以灌彭城,水及于堞,不没者三板。魏遣将慕容绍宗赴救,明谋略不出,号令莫行。诸将每谘事,辄怒曰:“吾自临机制变,勿多言。”众乃各掠居人,明亦不能制,唯禁其一军无所侵掠。
绍宗至,决堰水,明命将救之,莫肯出。魏军转逼,人情大骇。胡贵孙谓赵伯超曰:“不战何待。”伯超惧不能对。贵孙乃入陈苦战,伯超拥众弗敢救,曰:“与战必败,不如全军早归。”乃使具良马,载其爱妾自随。贵孙遂没。伯超子威方将赴战,伯超惧其出,使人召之,遂相与南还。
明醉不能兴,众军大败,明见俘执。北人怀其不侵掠,谓之义王。及至魏,魏帝引见明及诸将帅,释其禁,送晋阳。勃海王高澄礼明甚重,谓曰:“先王与梁主和好十有馀年,闻彼礼佛文,常云奉为魏主并及先王,此甚是梁主厚意。不谓一朝失信,致此纷扰。”因欲与梁通和,使人以明书告武帝,方致书以慰高澄。
东魏除明散骑常侍。及闻社稷沦荡,哀泣不舍昼夜。魏平江陵,齐文宣使送明至梁,并前所获梁将湛海珍等皆听从明归。令上党王涣率众送之。是时太尉王僧辩、司空陈霸先在建康,推晋安王方智为太宰、都督中外诸军事,承制置百官。涣军渐进,明与僧辩书求迎,僧辩不从。及涣破东关,斩裴之横,僧辩惧,乃纳明。于是梁舆东度,齐师北反。
明至,望朱雀门便长恸,迄至所止,道俗参问,皆以哭对之。及称尊号,改承圣四年(555年)为天成元年,大赦境内。以方智为太子,授王僧辩大司马,遣其子章驰到齐拜谢。齐遇明及僧辩使人,在馆供给宴会丰厚,一同武帝时使。及陈霸先袭杀僧辩,复奉晋安王,是为敬帝,而以明为太傅、建安王。报齐云:“僧辩阴谋篡逆,故诛之。”仍请称臣于齐,永为蕃国。齐遣行台司马恭及梁人盟于历阳。明年,齐人征明,霸先犹称蕃,将遣使送明,疽发背死。时王琳与霸先相抗,齐文宣遣兵纳永嘉王庄主梁祀,追諡明曰闵皇帝。
萧渊明去世后(556年),其子孙为了蔽朝廷及家族纷乱,以萧渊明的年号天成元年为改姓起点,此乃江山易主,天子改姓。随后萧渊明子孙们举家迁移至江西一带隐居起来,最后在鄱阳僻乡野岭建庭院,办乡学、习武、农耕繁衍生息。操师乞公元616年举兵反隋,距公元556年整整60年,天成公去世前的哀叹:“辟昆仑兮,绵亘其何收”,他的儿孙们未曾忘却。隋朝末年,社会大乱,民不聊生,各地人民纷纷举兵反抗,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农民起义。操师乞便以其祖爷爷“天成”的影响力,打着祖爷爷“天成”的旗号,自称元兴王,和同乡林士弘发动起义。史书记载与《操氏宗谱》完全吻合!
操姓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有:江西鄱阳县金盘岭新义村、楼下村(2000余人),银宝湖操家村(2000多人),田畈街镇七甲操家村,谢家滩镇西山畈操家,响水滩乡达田畈操家(500人),枧田街操家。江西乐平市塔前镇兰桥村、月湖村(1500余人),安徽潜山、怀宁、芜湖市、安庆市,河南鹿邑县玄武镇操庄行政村(约2000余人),浙江嵊州市长乐镇(约有2000余人)、金华、开化县,湖北武汉新洲(约有1000多人)、鄂州、应城、蕲春、随州,江西进贤县文峰览溪,陕西汉中西乡县三花石,重庆长寿(约有4~5千人)。
谯国郡:亦称谯国、谯郡。东汉朝建安年间(公元196~220年),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了谯郡,治所在谯县(今安徽亳州),仍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,其时辖地在今安徽、河南两省之间的一带地区。三国时期辖地在今安徽,河南两省的灵璧县、蒙城县、太和县、鹿邑县、永城县间一带地区。蕲春县操氏祖先牌位上书写有谯国郡。此段记载为误记,应予以从宗谱中删除“谯国”!
鄱阳郡:本为春秋楚之番邑,秦朝时期置番县。西汉时期改名为番阳,三国时期孙权设鄱阳郡,治鄱阳县,辖境为今江西省东北部地区。其地的东部和东南部紧邻浙江、福建省,西部和西南部毗邻九江、南昌、抚州、鹰潭市,北部连接安徽省环接景德镇市。治所在今江西省鄱阳县一带地区,境内有著名的鄱阳湖,下辖信州区和上饶、广丰、玉山、铅山、横峰、弋阳、余干、鄱阳、万年、婺源十县,代管德兴市。隋朝开皇九年(己酉,公元589年)改鄱阳郡为饶州,后罢饶州复鄱阳郡。唐朝武德五年(壬午,公元622年)改鄱阳郡为饶州,是域属饶州、衢州、翕州。唐乾元元年(戊戌,公元758年)析饶州之弋阳、衢州之常山、玉山三县置信州,是域属饶州、信州、歙州,隶江南东、西两道。宋朝时期主属信州上饶郡、饶州都阳郡,隶江南东路。元朝时期主属信州路、饶州路及铅山州,隶江浙行中书省。明朝洪武九年(丙辰,公元1376年)分江西为五道,是域主属九江道饶州府、湖东道广信府。清朝事情沿明制。民国初期主属豫章道、浔阳道。民国二十一年(壬申,公元1932年)主属江西第四、第六行政区。1949年属上饶、乐平二专区,辖景德镇市和上饶、弋阳、横峰、铅山、余江、广丰、东乡、玉山、贵溪、乐平、德兴、鄱阳、万年、余干、婺源、浮梁十六县。1950年乐平专区更名为浮梁专区,上饶专区增设县级上饶市。1952年上饶、浮梁二专区合并设立鹰潭专区,旋改称上饶专区。1953年景德镇市升为地级市,由省直辖。1957年鄱阳县更名为波阳县。1958年浮梁县划归景德镇市。1960年上饶县并入上饶市。1964年恢复上饶县。1968年东乡县划归抚州专区。1970年上饶专区改称上饶地区。1983年乐平县划归景德镇市,贵溪、余江二县划归鹰潭市。1990年德兴县改市。2000年撤销上饶地区,设立地级上饶市,原县级上饶市境置信州区。2003年波阳县名恢复为鄱阳县。以前,洞庭湖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,后被人为破坏,湖面剧减,而今鄱阳湖成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,湖区周围有许多奇峰异洞,密林幽谷,是著名的游览胜地。
汝南郡:西汉高祖刘邦四年(戊戌,公元前203年)置郡,治所在上蔡(今河南上蔡),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、淮河之间、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、安徽省茨河、西淝河以西、淮河以北,包括偃城县、上蔡县、平舆县、项城县一带地区,治所在上蔡(今河南上蔡)。东汉时期(公元25~220年)移治至平舆(今河南平舆)。元至元三十年(癸巳,公元1293年)改蔡州为汝宁府,成为河南行省八府之一。明沿元制,明成祖朱棣封藩四子于此,称崇庄王,在此传十一世。清朝时期仍为汝宁府。民国二年(癸丑,公元1913年)废府,改为汝南县。民国十三年(甲子,公元1924年)另置河南省第八行政督导专员公署于此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,曾设汝南专署,1950年建汝南市,1951年市合并于汝南县,隶属驻马店地区。
谯国堂:以望立堂。(为误记,应更正!)
鄱阳堂:以望立堂,亦称番邑堂。
汝南堂:以望立堂,亦称蔡州堂、汝宁堂。
敦伦堂:蕲春操氏七修宗谱中记载。
善庆堂:新洲操氏九修宗谱中记载
一、操cāo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黄骅,山西之太原,湖北之监利,安徽之贵池、怀宁,江西之崇仁,福建之浦城,四川之通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初见於《姓苑》,未详其初源。汉代有操乘;隋有操天成,又有操师乞;宋代有操斗祥,淳祐进士;明代有操钦,监察御史;又有操公琬,《元史》纂修官;又有操守经,嘉靖进士,官给事中。
二、操
操姓分布: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
操姓起源:见《姓苑》。
操姓名人:
操乘,汉时人,《印薮》。操师乞,隋时鄱阳人,大业中举兵反,自号元兴王,建元天成,炀帝遣刘子翊讨平之。
郡望:鄱阳,番阳。
操姓古代名人
操师乞隋末,操姓曾是望族。据操氏家谱初卷记载,北宋的苏轼,明朝的刘基、宗正等历史名人,均为其族谱作过谱序。操师乞,农民起义领袖,大业十二年,十二月癸未,操师乞举兵反隋,自号元兴王,建元始兴,攻陷豫章郡。他的名字已被收录于《中国历代帝王辞典》,彪炳青史,为操氏赢得永远的荣誉。
操姓近代名人
操震球安徽怀宁人,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,我国实践教育理论的倡导者和实践先驱。陶行知先生有一副有名的对联“和马牛羊鸡犬豕作朋友,对稻寂麦黍稷下工夫”就是送给他的。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教育系,晚年曾在张劲夫力劝下出任陶行知研究会会长。
谯国郡:亦称谯国、谯郡。东汉朝建安年间(公元196~220年),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了谯郡,治所在谯县(今安徽亳州),仍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,其时辖地在今安徽、河南两省之间的一带地区。三国时期辖地在今安徽,河南两省的灵璧县、蒙城县、太和县、鹿邑县、永城县间一带地区。蕲春县操氏祖先牌位上书写有谯国郡。此段记载为误记,应予以从宗谱中删除“谯国”!
鄱阳郡:本为春秋楚之番邑,秦朝时期置番县。西汉时期改名为番阳,三国时期孙权设鄱阳郡,治鄱阳县,辖境为今江西省东北部地区。其地的东部和东南部紧邻浙江、福建省,西部和西南部毗邻九江、南昌、抚州、鹰潭市,北部连接安徽省环接景德镇市。治所在今江西省鄱阳县一带地区,境内有著名的鄱阳湖,下辖信州区和上饶、广丰、玉山、铅山、横峰、弋阳、余干、鄱阳、万年、婺源十县,代管德兴市。隋朝开皇九年(己酉,公元589年)改鄱阳郡为饶州,后罢饶州复鄱阳郡。唐朝武德五年(壬午,公元622年)改鄱阳郡为饶州,是域属饶州、衢州、翕州。唐乾元元年(戊戌,公元758年)析饶州之弋阳、衢州之常山、玉山三县置信州,是域属饶州、信州、歙州,隶江南东、西两道。宋朝时期主属信州上饶郡、饶州都阳郡,隶江南东路。元朝时期主属信州路、饶州路及铅山州,隶江浙行中书省。明朝洪武九年(丙辰,公元1376年)分江西为五道,是域主属九江道饶州府、湖东道广信府。清朝事情沿明制。民国初期主属豫章道、浔阳道。民国二十一年(壬申,公元1932年)主属江西第四、第六行政区。1949年属上饶、乐平二专区,辖景德镇市和上饶、弋阳、横峰、铅山、余江、广丰、东乡、玉山、贵溪、乐平、德兴、鄱阳、万年、余干、婺源、浮梁十六县。1950年乐平专区更名为浮梁专区,上饶专区增设县级上饶市。1952年上饶、浮梁二专区合并设立鹰潭专区,旋改称上饶专区。1953年景德镇市升为地级市,由省直辖。1957年鄱阳县更名为波阳县。1958年浮梁县划归景德镇市。1960年上饶县并入上饶市。1964年恢复上饶县。1968年东乡县划归抚州专区。1970年上饶专区改称上饶地区。1983年乐平县划归景德镇市,贵溪、余江二县划归鹰潭市。1990年德兴县改市。2000年撤销上饶地区,设立地级上饶市,原县级上饶市境置信州区。2003年波阳县名恢复为鄱阳县。以前,洞庭湖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,后被人为破坏,湖面剧减,而今鄱阳湖成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,湖区周围有许多奇峰异洞,密林幽谷,是著名的游览胜地。
汝南郡:西汉高祖刘邦四年(戊戌,公元前203年)置郡,治所在上蔡(今河南上蔡),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、淮河之间、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、安徽省茨河、西淝河以西、淮河以北,包括偃城县、上蔡县、平舆县、项城县一带地区,治所在上蔡(今河南上蔡)。东汉时期(公元25~220年)移治至平舆(今河南平舆)。元至元三十年(癸巳,公元1293年)改蔡州为汝宁府,成为河南行省八府之一。明沿元制,明成祖朱棣封藩四子于此,称崇庄王,在此传十一世。清朝时期仍为汝宁府。民国二年(癸丑,公元1913年)废府,改为汝南县。民国十三年(甲子,公元1924年)另置河南省第八行政督导专员公署于此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,曾设汝南专署,1950年建汝南市,1951年市合并于汝南县,隶属驻马店地区。
谯国堂:以望立堂。(为误记,应更正!)
鄱阳堂:以望立堂,亦称番邑堂。
汝南堂:以望立堂,亦称蔡州堂、汝宁堂。
敦伦堂:蕲春操氏七修宗谱中记载。
善庆堂:新洲操氏九修宗谱中记载
一、操cāo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黄骅,山西之太原,湖北之监利,安徽之贵池、怀宁,江西之崇仁,福建之浦城,四川之通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初见於《姓苑》,未详其初源。汉代有操乘;隋有操天成,又有操师乞;宋代有操斗祥,淳祐进士;明代有操钦,监察御史;又有操公琬,《元史》纂修官;又有操守经,嘉靖进士,官给事中。
二、操
操姓分布: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
操姓起源:见《姓苑》。
操姓名人:
操乘,汉时人,《印薮》。操师乞,隋时鄱阳人,大业中举兵反,自号元兴王,建元天成,炀帝遣刘子翊讨平之。
郡望:鄱阳,番阳。
一、操cāo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黄骅,山西之太原,湖北之监利,安徽之贵池、怀宁,江西之崇仁,福建之浦城,四川之通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初见於《姓苑》,未详其初源。汉代有操乘;隋有操天成,又有操师乞;宋代有操斗祥,淳祐进士;明代有操钦,监察御史;又有操公琬,《元史》纂修官;又有操守经,嘉靖进士,官给事中。
二、操
操姓分布: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
操姓起源:见《姓苑》。
操姓名人:
操乘,汉时人,《印薮》。操师乞,隋时鄱阳人,大业中举兵反,自号元兴王,建元天成,炀帝遣刘子翊讨平之。
郡望:鄱阳,番阳。
谯国郡:亦称谯国、谯郡。东汉朝建安年间(公元196~220年),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了谯郡,治所在谯县(今安徽亳州),仍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,其时辖地在今安徽、河南两省之间的一带地区。三国时期辖地在今安徽,河南两省的灵璧县、蒙城县、太和县、鹿邑县、永城县间一带地区。蕲春县操氏祖先牌位上书写有谯国郡。此段记载为误记,应予以从宗谱中删除“谯国”!
鄱阳郡:本为春秋楚之番邑,秦朝时期置番县。西汉时期改名为番阳,三国时期孙权设鄱阳郡,治鄱阳县,辖境为今江西省东北部地区。其地的东部和东南部紧邻浙江、福建省,西部和西南部毗邻九江、南昌、抚州、鹰潭市,北部连接安徽省环接景德镇市。治所在今江西省鄱阳县一带地区,境内有著名的鄱阳湖,下辖信州区和上饶、广丰、玉山、铅山、横峰、弋阳、余干、鄱阳、万年、婺源十县,代管德兴市。隋朝开皇九年(己酉,公元589年)改鄱阳郡为饶州,后罢饶州复鄱阳郡。唐朝武德五年(壬午,公元622年)改鄱阳郡为饶州,是域属饶州、衢州、翕州。唐乾元元年(戊戌,公元758年)析饶州之弋阳、衢州之常山、玉山三县置信州,是域属饶州、信州、歙州,隶江南东、西两道。宋朝时期主属信州上饶郡、饶州都阳郡,隶江南东路。元朝时期主属信州路、饶州路及铅山州,隶江浙行中书省。明朝洪武九年(丙辰,公元1376年)分江西为五道,是域主属九江道饶州府、湖东道广信府。清朝事情沿明制。民国初期主属豫章道、浔阳道。民国二十一年(壬申,公元1932年)主属江西第四、第六行政区。1949年属上饶、乐平二专区,辖景德镇市和上饶、弋阳、横峰、铅山、余江、广丰、东乡、玉山、贵溪、乐平、德兴、鄱阳、万年、余干、婺源、浮梁十六县。1950年乐平专区更名为浮梁专区,上饶专区增设县级上饶市。1952年上饶、浮梁二专区合并设立鹰潭专区,旋改称上饶专区。1953年景德镇市升为地级市,由省直辖。1957年鄱阳县更名为波阳县。1958年浮梁县划归景德镇市。1960年上饶县并入上饶市。1964年恢复上饶县。1968年东乡县划归抚州专区。1970年上饶专区改称上饶地区。1983年乐平县划归景德镇市,贵溪、余江二县划归鹰潭市。1990年德兴县改市。2000年撤销上饶地区,设立地级上饶市,原县级上饶市境置信州区。2003年波阳县名恢复为鄱阳县。以前,洞庭湖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,后被人为破坏,湖面剧减,而今鄱阳湖成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,湖区周围有许多奇峰异洞,密林幽谷,是著名的游览胜地。
汝南郡:西汉高祖刘邦四年(戊戌,公元前203年)置郡,治所在上蔡(今河南上蔡),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、淮河之间、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、安徽省茨河、西淝河以西、淮河以北,包括偃城县、上蔡县、平舆县、项城县一带地区,治所在上蔡(今河南上蔡)。东汉时期(公元25~220年)移治至平舆(今河南平舆)。元至元三十年(癸巳,公元1293年)改蔡州为汝宁府,成为河南行省八府之一。明沿元制,明成祖朱棣封藩四子于此,称崇庄王,在此传十一世。清朝时期仍为汝宁府。民国二年(癸丑,公元1913年)废府,改为汝南县。民国十三年(甲子,公元1924年)另置河南省第八行政督导专员公署于此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,曾设汝南专署,1950年建汝南市,1951年市合并于汝南县,隶属驻马店地区。
谯国堂:以望立堂。(为误记,应更正!)
鄱阳堂:以望立堂,亦称番邑堂。
汝南堂:以望立堂,亦称蔡州堂、汝宁堂。
敦伦堂:蕲春操氏七修宗谱中记载。
善庆堂:新洲操氏九修宗谱中记载
一、操cāo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黄骅,山西之太原,湖北之监利,安徽之贵池、怀宁,江西之崇仁,福建之浦城,四川之通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初见於《姓苑》,未详其初源。汉代有操乘;隋有操天成,又有操师乞;宋代有操斗祥,淳祐进士;明代有操钦,监察御史;又有操公琬,《元史》纂修官;又有操守经,嘉靖进士,官给事中。
二、操
操姓分布: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
操姓起源:见《姓苑》。
操姓名人:
操乘,汉时人,《印薮》。操师乞,隋时鄱阳人,大业中举兵反,自号元兴王,建元天成,炀帝遣刘子翊讨平之。
郡望:鄱阳,番阳。
其他姓氏
[ 操 ]的同部首字 - [ 扌 ]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