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mì,bì ]
时间 | 排名 | 时间 | 排名 | 时间 | 排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最新 | 790 | 2018年 | 无 | 2014年 | 无 |
2013年 | 无 | 2007年 | 无 | 2006年 | 无 |
1995年 | 无 | 1987年 | 无 | 1982年 | 472 |
明朝 | 无 | 元朝 | 无 | 宋朝 | 无 |
北宋 | 无 |
内容来源于:
秘姓主要源自:姜姓。
秘姓起源一
源于官职,出自秦、汉朝时期秘祝之官,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。据史籍《姓氏考略》记载:“汉有秘祝之官,以官为氏,望出天水。其后裔以官名秘为姓。”秦朝以来有所谓“秘祝”之官,最早由战国末期秦国相邦吕不韦秘密创立,以维护秦始皇的功德尊严,汉朝沿袭之。“秘祝”的主要任务是,凡当有帝王国君有不详的灾难、祸事、过错等发生,就将其移过于指定的臣子名下,由该臣子承担灾过,这个过程称为“秘祝”。其职能,类似于战国初、中期的各诸侯国宫廷卜师或太史令“行褂”。不过,卜师或太史令是公开“行褂占卜”、祈算福祸,而“秘祝”则是当已发生灾祸或有灾祸苗头时,或氏在帝王国君有过错时,将其秘密地转嫁给臣子或民众。当然,“秘祝”有时也有在帝王的旨意下将祥福之事秘密转移给亲信臣子之事,但毕竟极少。“秘祝”之官由王族贵胄或帝王极其亲信之人担当,仅对帝王一人负责,多为世袭,权势极大。汉文帝对此官职曾深感痛恶,他在汉前元十三年(公元前166年)下诏,废除了“秘祝”之官职,并且对众大臣声明:“即便是百官的错误和罪过,也要由皇帝来负责!”由此,开启了汉王朝“文景之治”的宏伟篇章,为后来的汉武帝创建雄居东方的大汉帝国奠定了基础。
“秘祝”消亡后,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之称为姓氏者,以念先祖之威赫,称秘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
秘姓起源二
源于姜姓,出自十六国时期陇西南安郡古西羌豪族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著名汉朝史学家范晔在《后汉书》中记载:“西羌之本,出自三苗,姜姓之别也。其国近南岳。”这在史籍《西秦录》亦有相同的记载,“秘姓为西羌姓,出南安郡西羌豪门,其首领秘宜曾帅诸羌胡五万余人归降于西秦国。”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十年(西秦乞伏·国仁建义元年,公元385年)农历11月,鲜卑族人、代镇使持节、都督讨西胡诸军事、镇西将军乞伏·国仁,在苑川河畔建立了西秦国,之后东征西讨,使西秦国雄傲一时。东晋太元十一年(西秦建义二年,公元386年),位于南安郡(今甘肃陇西)的西羌族豪门首领秘宜率诸羌试图攻击乞伏·国仁,诸羌四面包围了西秦都城鹯阴(靖远,今甘肃白银平川水泉镇牙沟水村水头社),而西秦国刚建立一年,百官们大是惶恐。乞伏·国仁对大家说:“先人有夺人之心,不可坐待其至。宜抑威饵敌,羸师以张之,军法所谓怒我而怠寇也。”于是亲率五千兵将,袭其不意,大败之。因此,秘宜对乞伏·国仁十分信服,遂与弟弟莫侯悌率其羌众三万余户主动降附于乞伏·国仁。乞伏·国仁大喜,特拜秘宜为东秦州刺史(今陕西宝鸡陇县、千阳一带)。在秘宜所率西羌部落族人的后裔子孙中,有取其氏族首领名字秘宜的谐音汉字为姓氏者,称秘氏,在南北朝后期融入汉族,世代相传至今。
秘氏是一个多民族、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,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两千位,在台湾省却名列第六百三十位,以天水、南安为郡望。
今山东省的淄博市高青县,河北省的南和县、故城县、晋州市、无极县、博兴县、灵寿县、平山县、深泽县,上海市宝山区,北京市,天津市,山西省省的长治市,山东省的济南市、滨州市阳信县、德州市武城县,湖北省的武汉市,云南省的昆明市,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,台湾省等地,均有有秘氏族人分布,人口总数约两万六千余,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.0016%左右。
天水郡:亦称上邽郡。西汉朝元鼎三年(丁卯,公元前441年)置郡,治所在平襄(今甘肃通渭),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、秦安县、定西县、清水县、庄浪县、甘谷县、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、陇西东部、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。东汉朝永平十七年(甲戌,公元74年)改为汉阳郡。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。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(今甘肃天水),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,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、秦安县、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。
南安郡:西汉时期置县,治所在狄道(今甘肃陇西)。东汉朝中平五年(戊辰,公元188年)分汉阳郡再置郡,治所亦在狄道(今甘肃陇西渭水南岸),其时辖地在甘肃陇西县东部及定西、武山县一带地区。南北朝时期的梁国天监年间(公元502~519年)亦置南安郡,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西部各县,为全省三郡之一,辖兴、泉、漳三地。隋朝开皇九年(己酉,公元589年)改郡为县。
天水堂:以望立堂。
南安堂:以望立堂。
一、秘bì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景县、山西之临汾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均予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西秦录》注云:“西羌姓。出南安,为豪族。”又,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注:“汉代有秘祝之官,其后以官为姓。”(按:秘祝,《姓氏考略》作“祕祝”。)又,其引例云:“秦代有仆射秘宣”,则秘姓不始于汉,以出自西羌为是。
二、秘mì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辛集、获鹿、围场,山东之沾化,内蒙古之乌海,山西之太原,安徽之贵池等地均有分布。《姓氏考略》亦收,其据《西秦录》注云:“西羌姓,出南安,为豪族。”
三、秘
秘姓分布:浙江萧山、山东惠民、台湾、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安徽霍邱等地均有此姓。
秘姓起源:
1、西羌人姓,为南安豪族。
2、与祕同源。
秘姓名人:
秘轸,宋时眉州人,绍兴进士。秘丕笈,清康熙癸丑年进士。
郡望:南安,天水。
秘姓古代名人
秘彭祖西汉,著名西汉将领。从高祖刘邦于沛县起兵,东征西杀,累功封戴侯,传封七代。
秘珍宋朝,宋朝人。
秘心傅明朝,河北故城人,明朝人,隆庆元年丁卯科举人,官至临洮同知。
秘元煃明朝,河北故城人,明朝人,崇祯十六年贡生,任藁城训导,寻迁冀州学正。
秘元熙明朝(公元农历1587—1627.11.25),字以钦,号穆严,河北故城人,明朝人,天启辛酉科中举。
秘延瑞明朝(公元农历1613.3.15-1648.2.23.),字祥甫,河北故城人。崇祯乙卯科中举,官至枝江知县。
秘丕笈清朝(公元1636—1702),字仲负、负员,号得蔺,清朝人,河北故城人。康熙十二年癸丑科,三甲,第三名。官至陕西提学副使。
秘象震清朝(公元.农历1697—1734.1.16),字省存,号百里、印山。清朝人,河北故城人。雍正二年甲辰科,三甲,第五十名。官至工部主事。
秘宣秦朝,著名秦朝仆射(宰相)。
秘应奇明朝,河北故城人,明朝天启七年丁卯科举人,官至太原同知。
天水郡:亦称上邽郡。西汉朝元鼎三年(丁卯,公元前441年)置郡,治所在平襄(今甘肃通渭),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、秦安县、定西县、清水县、庄浪县、甘谷县、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、陇西东部、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。东汉朝永平十七年(甲戌,公元74年)改为汉阳郡。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。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(今甘肃天水),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,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、秦安县、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。
南安郡:西汉时期置县,治所在狄道(今甘肃陇西)。东汉朝中平五年(戊辰,公元188年)分汉阳郡再置郡,治所亦在狄道(今甘肃陇西渭水南岸),其时辖地在甘肃陇西县东部及定西、武山县一带地区。南北朝时期的梁国天监年间(公元502~519年)亦置南安郡,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西部各县,为全省三郡之一,辖兴、泉、漳三地。隋朝开皇九年(己酉,公元589年)改郡为县。
天水堂:以望立堂。
南安堂:以望立堂。
一、秘bì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景县、山西之临汾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均予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西秦录》注云:“西羌姓。出南安,为豪族。”又,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注:“汉代有秘祝之官,其后以官为姓。”(按:秘祝,《姓氏考略》作“祕祝”。)又,其引例云:“秦代有仆射秘宣”,则秘姓不始于汉,以出自西羌为是。
二、秘mì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辛集、获鹿、围场,山东之沾化,内蒙古之乌海,山西之太原,安徽之贵池等地均有分布。《姓氏考略》亦收,其据《西秦录》注云:“西羌姓,出南安,为豪族。”
三、秘
秘姓分布:浙江萧山、山东惠民、台湾、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安徽霍邱等地均有此姓。
秘姓起源:
1、西羌人姓,为南安豪族。
2、与祕同源。
秘姓名人:
秘轸,宋时眉州人,绍兴进士。秘丕笈,清康熙癸丑年进士。
郡望:南安,天水。
一、秘bì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景县、山西之临汾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均予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西秦录》注云:“西羌姓。出南安,为豪族。”又,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注:“汉代有秘祝之官,其后以官为姓。”(按:秘祝,《姓氏考略》作“祕祝”。)又,其引例云:“秦代有仆射秘宣”,则秘姓不始于汉,以出自西羌为是。
二、秘mì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辛集、获鹿、围场,山东之沾化,内蒙古之乌海,山西之太原,安徽之贵池等地均有分布。《姓氏考略》亦收,其据《西秦录》注云:“西羌姓,出南安,为豪族。”
三、秘
秘姓分布:浙江萧山、山东惠民、台湾、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安徽霍邱等地均有此姓。
秘姓起源:
1、西羌人姓,为南安豪族。
2、与祕同源。
秘姓名人:
秘轸,宋时眉州人,绍兴进士。秘丕笈,清康熙癸丑年进士。
郡望:南安,天水。
天水郡:亦称上邽郡。西汉朝元鼎三年(丁卯,公元前441年)置郡,治所在平襄(今甘肃通渭),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、秦安县、定西县、清水县、庄浪县、甘谷县、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、陇西东部、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。东汉朝永平十七年(甲戌,公元74年)改为汉阳郡。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。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(今甘肃天水),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,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、秦安县、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。
南安郡:西汉时期置县,治所在狄道(今甘肃陇西)。东汉朝中平五年(戊辰,公元188年)分汉阳郡再置郡,治所亦在狄道(今甘肃陇西渭水南岸),其时辖地在甘肃陇西县东部及定西、武山县一带地区。南北朝时期的梁国天监年间(公元502~519年)亦置南安郡,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西部各县,为全省三郡之一,辖兴、泉、漳三地。隋朝开皇九年(己酉,公元589年)改郡为县。
天水堂:以望立堂。
南安堂:以望立堂。
一、秘bì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景县、山西之临汾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均予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据《西秦录》注云:“西羌姓。出南安,为豪族。”又,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注:“汉代有秘祝之官,其后以官为姓。”(按:秘祝,《姓氏考略》作“祕祝”。)又,其引例云:“秦代有仆射秘宣”,则秘姓不始于汉,以出自西羌为是。
二、秘mì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辛集、获鹿、围场,山东之沾化,内蒙古之乌海,山西之太原,安徽之贵池等地均有分布。《姓氏考略》亦收,其据《西秦录》注云:“西羌姓,出南安,为豪族。”
三、秘
秘姓分布:浙江萧山、山东惠民、台湾、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安徽霍邱等地均有此姓。
秘姓起源:
1、西羌人姓,为南安豪族。
2、与祕同源。
秘姓名人:
秘轸,宋时眉州人,绍兴进士。秘丕笈,清康熙癸丑年进士。
郡望:南安,天水。
其他姓氏
[ 秘 ]的同部首字 - [ 禾 ]部